2020年1月6日上午,我院访学博士生赵智兴和李枝航为我院师生作了两场学术报告,题目分别为“由外及内:我国大学权力结构70年变迁(1949-2019)”和“私立时期厦门大学民族意识发展探析”。本次学术报告由副院长覃红霞教授主持,潘懋元先生、王洪才教授、郑宏副教授、陈兴德教授等教师以及本院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参与了此次学术报告。

第一位汇报人赵智兴首先介绍了大学权力结构的变迁历程,其次阐述了外部关于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内部关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以及1949年至2019年70年间大学权力结构变迁的相关举措、法令和政策,据此提出其变迁的制度逻辑,包括“背景-制度结构”、“变量-制度结构”和“行为-制度结构”,最后他对变迁的历史逻辑进行了分析,包括路径依赖和历史否决点。

第二位汇报人李枝航从研究问题入手,首先引入概念“nationalism与民族意识”,其次从民族构建、聘任教师、国家教育宗旨、教科书和教育仪式等方面建立学校教育发展民族意识的方式架构,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西方民族主义理论和近现代历史结合的产物。接着,她认为厦大的创办初衷深深体现着华侨对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还提到校董、校长、师生共同培养与促进民族意识的发展,认为大学教育兼有实施民族构建的手段和途径双重属性。
答疑交流环节,在场师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建议其跳出理论框架挖掘历史实践。潘懋元先生对报告题目中“私立时期”和“民族意识”的具体界定提出了建议。
(供稿人:2019级硕士生汪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