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我院周颖助理教授应邀赴荷兰学术交流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5-04-01

2025年3月19-25日,应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育系系主任Johannes Westberg教授邀请,我院助理教授周颖访问了格罗宁根大学,在该校教育系开展学术交流。周颖评阅了该系博士生Yingyan Li题为“Trans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Europe: Between Geopolitical Objects and Sites for Learning”的研究计划,并与其导师Johannes Westberg教授、Lourens van Haaften教授讨论了该研究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她认为,该研究运用“social imaginaries”这一概念,探讨两种背景下跨国大学的社会想象及跨国相遇很有价值,但需注意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在使用此概念或相关理论时要考虑其产生的背景和在其它情境下的适用性问题。此外,对中国和英国各自主办的跨国大学进行描述时,要避免夸大中英两国现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反差,毕竟中国现代大学的产生最早可追溯至清末开始的“西学东渐”,这一点也是运用“social imaginaries”理论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随后,周颖还参加了格罗宁根大学教育系的学术讨论会,并与该系系主任Johannes Westberg教授进行了会谈,就全球高等教育、跨国教育史等相关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3月26-29日,周颖前往荷兰莱顿参加由国际社会史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al History, IISH)主办、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承办的第15届欧洲社会科学史大会(European Social Science History Conference 2025, ESSHC)。该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全球历史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致力于推动历史研究方法的多学科融合,加强不同学科、区域和历史时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欧洲、亚洲、美洲等地的逾千名学者参会,涵盖从古代至当代的各类历史议题,设置了27个主题网络,涉及经济史、文化史、教育史、性别研究、政治运动、全球史等多个研究领域。大会以小型专题讨论为主要形式,鼓励学者间的深入交流与批判性对话,而非传统的大会发言模式。这种独特的学术氛围促进了思想碰撞,为历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启发。

周颖在Asia主题网络下的分论坛作了题为“Origins and Developments of the ‘Indigenization’ of Psychology in China (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起源与发展)”的主题发言,从近代心理学家张耀翔的个案出发,探讨其在倡导心理学“中国化”过程中的先锋作用及其在不同时期“中国化”的具体主张和实践探索,分析了以张耀翔为代表的近代心理学家对最近几十年来不同地区、不同脉络下心理学“中国化”主张与探索的影响,最后指出心理学“中国化”或“本土化”在不同理论范式影响下的复杂性。发言后,在场的来自中国、英国、瑞士、印度等国学者热烈讨论了跨国背景下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

本次学术交流成功架起跨文化对话的学术虹桥,不仅激发了新的研究灵感,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学术视野。我院教师以扎实的学术素养、开放的学术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积极融入国际学术交流,展现出卓越的学术风貌,为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文:周 颖)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