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香港教育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院长麦博思(Bruce Macfarlane)教授、副院长陈君君教授、郑颖彤助理教授一行来访我院,参加双方在厦门大学黄宜弘楼502报告厅举行的世界地缘政治变化与大学学术合作交流学术研讨会。我院院长别敦荣教授、党委副书记姚有新、副院长赵婷婷教授等教师代表参会。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办副主任(主持工作)郭建鹏教授出席。研讨会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薇教授主持。


别敦荣院长致欢迎辞。他回顾了4月访问香港高校与麦博思院长会谈的愉快经历,表示两院已经具备良好的合作开端。随后,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我院的师资队伍、研究领域和发展现状。麦博思院长对我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分享了自己与高等教育学的深厚渊源,阐述了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独到见解,并对两院未来的合作前景表示期待,认为此次研讨将为双方深化合作提供重要契机。


在学术报告环节,我院助理教授余婧然作题为Geopolitics of Knowledge:Student Perspectives at a Chinese 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 in Malaysia的专题报告。报告基于其对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长期田野调查,探讨跨境高等教育机构如何作为新兴的非国家行为者,参与并重塑全球知识秩序的地缘政治格局。她从知识地缘政治视角出发,批判性分析了全球高教体系中“西方中心主义”的持续影响;并结合对多国学生的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进一步揭示出在南南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跨境高等教育在挑战、再生产与协商全球知识等级体系中的多重角色。

麦博思院长作题为De-colonising what makes an academic "international": developing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global professorial talent的学术报告。他基于现有研究对大学国际化政策中“国际学者”定义的批判性分析、对“国际学者”流动动机的研究,以及对“本地”(Locals)与“全球”(Cosmopolitans)学者类型学的理论应用,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的实证数据,提出了一个新的“国际学者”评估框架“ABEONA”(即海外学历、学术影响力、国际声誉、海外工作经历、学术网络与开放心态、对学科国际化发展的贡献等)。他认为,真正的“国际学者”应以其学术活动的全球影响力、贡献度和跨文化能力为核心标准,而非其国籍或种族特征。

在讨论环节,两院学者就学术报告内容提出问题,围绕地缘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大学教师评价标准变化、跨文化教育研究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麦博思院长回应了我院教师的提问;陈君君副院长特别强调了两院合作的重要性,提议在联合研究、师生互访等方面深化协作;郑颖彤助理教授表示研讨会具有高度学术价值,为跨文化教育提供了新视角。
最后,别敦荣院长对研讨会进行总结,他高度评价两场学术报告的创新性和启发性,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意义,并就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在研讨会前,别敦荣院长、鲍威主任、吴薇副主任与麦博思院长、陈君君副院长和郑颖彤助理教授进行了会见和会谈,双方就两院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和学生联合培养达成初步意向,并商定下一次两院学术研讨会将择机在香港举行。
会议最后,别敦荣院长与来宾互赠纪念品,并合影留念。此次研讨会不仅深化了两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也为两院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一致表示,将继续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推动两院教师互访、学术合作以及学生培养的新发展。




(图片:阮 璐 文字:林晗颖 倪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