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别敦荣院长在2025年教育研究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5-06-27

让优秀的种子绽放人生绚丽之花

——在2025届教育研究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5年6月26日

别敦荣

亲爱的同学们,

各位同仁、各位家长亲友:

大家下午好!

凤凰花如期绽放,转眼间已到收获与道别的时节。今天的教育研究院,华灯璀璨,喜气洋洋,师生们身着学术礼服齐聚一堂,家长亲友们远道而来,无敌海景平台装扮一新。在这海天盛景间,我们隆重举行202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热烈庆祝75位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喜获毕业荣光。我谨代表全院师生和所有院友们,向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75位毕业生,表达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今年我院创下了研究生毕业人数新纪录,44位硕士生和31位博士生,标志着我院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可喜可贺。这里我还要向为造就英才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体教职工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亲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特别的谢意,感谢你们对各位同学的支持和关怀!

作为院长,每年都要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作礼节性的致辞讲话。这是一项特别的工作,每年我都要为这两篇讲话发愁。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做的,有人建议我用AI生成一篇讲话稿,但我认为,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是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活动,不能敷衍。李怡佳老师非常认真地给我起草了一篇文采、情感兼具的讲话稿。为了写出“我”的感觉,她还查阅了我前几年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怡佳老师起草的讲话稿让我回忆起了2021年和2022年开学典礼的场景。在2021级开学典礼上,我曾经谈到:“从现在开始,大家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为自己在心里播下‘优秀’的种子,给自己打下‘优异’的学科基础,同时塑造自己‘优秀’的品格,让‘优秀’伴随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在2022年开学典礼上,我曾经谈到:“人要有品位,要有操守,要有情义。学习学科知识要与学习做人统一起来,只懂做学问,不懂做人,难以融入团队,难以做大事业。”这里我就以“优秀”为题,从两个方面给大家谈谈如何做事做人,与大家共勉。

一、我们努力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播下优秀的种子

大家知道,我院由潘先生创办,先生一贯以“敢为天下先”之精神治学办院,开创了我院引领学术潮流的光辉历程。如今,继承先生遗志、再创研究院辉煌的重任,沉甸甸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你们这一届博士同学入学时,我院借学生公寓办公;硕士同学入学时,我院刚刚迁回黄宜弘楼。提升改造后的教学楼条件一流,自然环境美得令人陶醉。北大门台阶花坛里,去年种着长春花,今年换上了杜鹃花,娇艳美丽,不少同学在那儿拍下了美照;和光庭的摆件和绿植都经过精心挑选,书法展和漫画展更是让大家在思想与艺术的熏陶中流连忘返。这是老师们为大家打造的惬意的学习场所。

2021年,我校教育学科被教育部列入“双一流”建设学科,这是我院学科发展历程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借助一流学科建设的大好契机,我院进一步聚焦主流学科方向,组建学科团队,实施首席教授制度,学科发展水平实现了新突破。同学们从中获得了充沛的发展机会与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同学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现了个人学术风采,这些机会与我院学科建设条件的显著改善不无关系。

2023年初,黄宜弘楼南大门门柱上挂出了一块新的匾牌——福建省高等教育研究院。这是省政府和教育厅依托我院学科资源建立的、以服务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目的的智库机构,它不仅为我院学科建设开辟了全新发展空间,更在办学资源筹措、办学渠道拓展以及地方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了坚实保障。很多同学深度参与了福建院的建设工作,在实践中找到了研究方向和选题,个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锻炼。

近年来,我院不断强化人才引育力度,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引进了一批实力强劲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已经成为我院学科团队的骨干力量,不少老师担任了研究生导师。想必大家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了老师们严谨治学的学术风范、持之以恒的育人情怀、为人师表的品行修养。用“止于至善”的精神培养每一位学子,是我院长期践行的教育准则。

体现我院“优秀”的方面还有很多很多。朝着“造就国家英才”的办学目标,我们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唯恐工作疏漏辜负了大家的信赖,唯恐育人偏差耽误大家的前程,所以,不敢有丝毫懈怠。这般倾尽心力,只为在每一位同学心中播下“优秀”的种子,待大家从厦大毕业走向四面八方之时,可以自豪又自信地续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二、希望大家让优秀的种子绽放人生绚丽之花

各位同学,毕业典礼结束后,大家就要奔赴山海,开始自己新的人生之旅。从大家对未来事业的选择看,有的锚定了学术研究的广阔领域,有的置身教育教学的前沿舞台,还有的投向基层一线的广袤大地。我也知道,大家未来的人生旅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选择。我相信,不管走到哪里,你们都将带着研究院的烙印,走自己的人生路,活自己的人生样态。我对大家的希望是努力做到“三个优秀”,让优秀的种子绽放人生绚丽之花。

第一,工作优秀。大家即将开始全新的工作,非常遗憾,老师们没有教大家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事实上,没有哪一所大学能教会学生做好毕业后的工作,这正是教育的无力之处。幸运的是,大家在研究院不仅学到了高等教育学科理论知识,还学会了科学思维,训练了学习能力,锻炼了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正因为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我院毕业生向来不惧工作挑战,积极应对工作世界的不确定性。现在,我们已经置身于充满未知与希望的AI时代,AI不仅正在改变旧世界,而且在创造新世界,社会职业形态将更加变幻不定。希望大家在工作中发扬优秀品质,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以自强不息之精神,以优秀为标的,在适应中奋进,在变局中作为,让工作造福社会,让人生价值绽放绚丽的色彩。

第二,生活优秀。从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如何实现这个转折,老师们没有教大家,只能依靠大家自己去摸索实践。这倒不是大学和老师们失职。尽管教育哲学家杜威在一个世纪前就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但我国大学与社会之间存在许多无形的高墙,把学生与社会隔离开来,使学生的社会生活近乎纯净。社会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还有各种认知和道德沟壑,其中,可能还会有很多苦闷、惆怅和失望。希望大家坚守“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避免陷入“工作优秀而生活失衡”的误区,以创造生活之美的热忱,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日常生活中的雾霾,经营好生活,过出有追求、有境界、有温度、有滋味的美好生活。

第三,做人优秀。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要做到优秀,关键在做人。做优秀之人,要有过硬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真诚良善的为人处世之道。我记得在我念博士的时候,陪同潘先生去北京大学参加会议,亲耳听到北大教育学院的主要创建人汪永铨教授赞扬先生是“三好学生”,即事业好、身体好和品德好。很多院友写过与先生在一起的回忆文章,盛赞先生的为人处世之风。我们要向先生学习做人,做志趣高尚的人,做有品位的人,做有格局且不断升华自己精神境界的人。

同学们,研究院是一个学术的驿站。这里不仅留下了大家徘徊的身影、奋斗的足迹,还有带不走的负载厚重历史积淀的镇北关城墙、面朝东海巍然屹立的郑成功出征雕像、橙色穹顶和玻璃幕墙搭建的和光庭、海景天台的最美落日……这些都将成为大家人生永恒的记忆。

同学们,你们即将远行,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黄宜弘楼始终是大家共同的家园。研究院的大门永远为大家敞开,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重拾青春的记忆,积极参与研究院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和院友联谊活动,与老师们畅谈学术,与院友们畅叙友情,与学弟学妹分享成长故事。研究院是一个大家庭,我院院友分布在大江南北、世界各地。希望大家到各地后尽快找到院友组织,加入各地的院友会,成为院友会的新鲜血液,从院友会汲取前行的力量!

最后,祝大家毕业快乐!期待大家满怀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与热爱,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优秀传奇!

谢谢大家!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