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别敦荣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现象描绘和意义探寻》的学术报告。潘先生等众多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覃红霞副院长主持。

别敦荣教授在借鉴国际高等教育普及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未来发展图景进行了逻辑的推理和描绘。高等教育普及化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在衡量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水平时不能只看重规模标准,还要综合考量公平、制度和质量等标准。在人口变化、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及相关制度变化、政策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据预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65%,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中级阶段,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教育公平性更加显著、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协调等,这是基于高等教育的一般增长情况所得出的结论。要认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意义,必须与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普及化既源于受教育者的求学意愿,也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意义在于提高社会人口的现代化水平,使人在知识上、精神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为社会现代化贡献力量。

别敦荣教授的讲座引起了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老师和同学们就普及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问题、经济视角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过程中的体现及如何衡量高等教育发展是否过剩等问题展开了十分热烈的讨论,别敦荣教授一一进行了回应。潘懋元先生进行了点评,指出普及化高等教育不仅是高校选择学生,也是学生选择高校,应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开展更多更深的研究。
文:王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