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我院五位博士生为师生作实地调研报告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1-10-26

2021年10月25日上午,我院罗菊芳、俞兆达、杨振芳、阮慷和张斌五位博士生为师生作了关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调研汇报。他们分别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招生就业、在学体验、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和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展开介绍。潘懋元先生、别敦荣院长、王洪才副院长和覃红霞副院长等师生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曹勇安理事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王洪才副院长主持。

第一场报告是由罗菊芳、俞兆达两位同学带来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和在学体验调查》。罗菊芳同学在简要介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后,重点介绍了该学院的招生情况、就业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向。随后,俞兆达同学报告了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及其对学校学习印象的相关情况。他指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生在学习体验需求中存在个适发展取向、外适服务取向、人文本位取向和公益利他取向等四类取向。罗菊芳、俞兆达两位同学的报告引发了师生的热烈讨论,师生就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招生策略的特殊性、其招生观念、措施和制度的转变等问题展开交流。在总结环节,潘先生认为该报告目前尚需站立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自身视角展开研究,后续需要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实际现状出发来研究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

第二场报告是由杨振芳同学带来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杨振芳同学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现状与特色、目标定位与具体方案改进及成效与问题等四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她认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及内涵;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未来职业适应性;提升科研服务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及着力教材建设,打造精品课程等方面进行优化。杨振芳同学的报告引发了师生的热烈讨论,师生就如何培养引领性人才、课程体系的全面性与独特性、高人才素质和高级应用型人才应如何定义等问题展开讨论。曹勇安理事长也就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高人才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等概念给出了解答,并进一步点明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发展任务。在总结环节,潘先生认为,该报告从实际出发且提高到了理论认识,这种从实际现状出发再拔高到理论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良好研究的必备条件。

第三场报告是由张斌(2020级)等同学带来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张斌同学从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建设现状、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设特色等方面为我们介绍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他认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需要鼓励教师从事应用性科研,避免“本科高职化”;加强课程开发与教师教学间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规范各类教师管理。在讨论交流环节,师生就课程开发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曹勇安理事长也和我们分享了他对课程开发的思考和观点。

第四场报告是由张斌同学(2019级)带来的《应用型本科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张斌同学以3W1H模型为理论基础,从保障目的(why)、保障主体(who)、保障内容(what)和保障方法(how)等四个方面介绍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她认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需要明确质量保障的主体责任,加强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并不断拓展质量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切实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张斌同学的报告引发了师生的热烈讨论,师生就如何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与张斌同学展开讨论。曹勇安理事长也为我们介绍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六要素:人、机、料、法、环、测。他指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教学理念是全员皆教、人人皆师。

在总结环节,覃红霞副院长强调了博士生调研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赞扬了参与调研人员的努力与付出,还感谢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对本次调研项目的支持。别敦荣院长指出,我们的课程设计应该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相匹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要与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课程特色。最后,潘先生在总结中对博士生调研访学团的未来表示了期许,希望厦大教研院的博士生调研访学团未来能去更多地方走访调研,以加深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图、文:王仕超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