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43年院庆学术周系列活动:研究生论坛(一)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1-05-19

2021年5月18日下午,教育研究院43周年院庆学术周活动研究生论坛在院502学术报告厅正式开讲,本场论坛主持人为乔连全副教授。8名研究生代表围绕“本科教育质量”、“在线学习”、“学生评教”、“创新创业教育”等议题进行交流与分享,携手打造学术的饕餮盛宴。报告现场气氛热烈,现场直播平台累计观看量近100余人。

2019级硕士生陈凤菊作题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寻》报告,她先梳理了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其次描述了我国本科教育质量发展现状,得出学生能力发展总体一般,学校学习环境与条件比较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等结论,进而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满足学生求学需求,扩大“内外”开放,激发学习兴趣的建议。

2019级博士生贾文军作题为《疫情与后疫情时期的在线学习舆情分析——基于 2020年知乎平台大学生评论的文本挖掘》她从文本挖掘的角度,采用LDA模型,从时间、空间、语义和情感四个维度挖掘知乎平台大学生评论,进行疫情和后疫情时期的在线学习舆情分析,得出教师及其对网络教学工具的掌握与技术的应用;学生及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负面的情绪宣泄;学习内容的繁简、适切性与压力的轻重等重要结论。

2020级Ed.D.沈文明在线上作题为《大学第一年转型教育:高校学生工作评价的实践转向》,他从大学第一年转型教育的特殊性、高校学生工作在“转型教育”中的评价、“转型教育”下的学生工作实践转向三个部分内容进行报告。

2019级硕士生蒋晓蝶作题为《一流本科课程背景下学生评教的价值转向与数据建设》,研究以“学生评教应如何参与到一流本科课程的评估与建设中”为研究问题,对高校每学期集中举行的大学生教学评价及其相关文本进行分析,分别从“学生评教为谁评”、“学生评教评什么”、“学生评教怎么评”入手,逐步对高校大学生本科课程教学评价进行反思,以期对“双万计划”下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有所助益。

2019级硕士生方芳作题为《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性别差异》,她通过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得出:尽管两性在在线教学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外部环境、教学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且与一贯的认知相左,女生在绝大多数观测指标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在影响男女生在线教学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作用机制上也存在差异等结论。

2020级硕士生唐祯作题为《本科教学质量调查问卷的文本挖掘——基于教师视角和学生视角的主题比较》。她从本科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关乎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的角度出发,关注教师和学生视角,采用LDA模型对调查问卷的文本进行挖掘,对比教师和学生各自最关注的问题、共同关注的问题以及认识存在差异的问题,得出应当贯通教师学生立场,全面认识问题。

2019级硕士生王怡雯作题为《“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 2010-2020年CNKI的知识图谱分析》,报告采用知识图谱的方法,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热点,从时间、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突现图等六个方面得出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突现强度较高等相关结论。

2020级硕士生王洪国作题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以厦门大学<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例》,他提出在“3S-B”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是核心,物质基础、制度规范、行为引导和精神激励四个环节是基础。最后提出要激励广大师生都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让创新创业教育充满活力。

统一提问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就四个报告的研究工具、学生评教的失真,以及舆情分析背后的逻辑等方面进行提问,报告学生都有针对性地做出了精彩的回答。陈斌老师对8位同学的报告进行了细致而又深入的点评,提出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挖掘研究价值、规范研究方法等建议,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来自全院师生以及线上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共话高等教育研究;在学术交流中碰出思维的火花,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之问潜心求解。研究生学术论坛不仅是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还是青年学子不忘初心、努力前行的体现。

图:孙昕妍

文:凌鹊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