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5日上午,我院邬大光教授为师生作了题为《论高等教育研究的继承性》的学术报告。潘懋元先生、别敦荣院长、覃红霞副院长等我院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讲座。本次报告会得到全院师生的积极响应,参加人数较多、现场讨论氛围热烈。报告会由王洪才副院长主持。

邬大光教授从为什么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的继承性、高等教育继承性的几个命题、教育记忆与高等教育改革和重塑我们的教育记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思考。邬老师认为,高等教育的继承性体现在与高等教育记忆相关的高等教育历史、实践、改革和学科等几个方面,这种继承性其实是一种历史性,包含高等教育实践、改革和学科的历史性。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和管理者的高等教育记忆是缺乏“立体感”的“横断面”记忆,这种记忆对高等教育改革和研究具有重要影响,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学科等方面。邬老师进一步指出,重塑我们的教育记忆要重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和阶段性,要从百年高等教育的历史中探讨高等教育发展。在报告过程中,邬老师结合自身研究的经验,详细阐述自己对高等教育历史、实践、改革、学科、管理和教学等各方面问题的观点与看法,金句频出又风趣幽默,语言犀利又发人深思。

邬大光教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在互动环节,别敦荣院长分享了他对邬老师报告的两个印象:一是邬老师很潮,报告中使用了很多当下流行的词句;二是邬老师批判性很强,金句频出。随后,别老师就警惕教育记忆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消极作用、改革高等教育未来与改变教育记忆的关系和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的问题与邬老师展开了交流。接着,王洪才副院长对邬老师教授的精彩的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发人深思的两点问题与思考:第一,中国高等教育是产生在实践基础上还是理论基础上?第二,中国第一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究竟是功利性的还是非功利性的?最后,潘先生进行总结。潘先生认为邬大光教授的报告非常精彩,有不少观点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并发表了自己对高等教育学列入交叉学科门类的看法与思考。
(2020级硕士生 毕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