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葛新斌教授作专题报告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1-03-22

2021年3月19日上午,厦门大学高教讲座在教育研究院201教室开讲。华南师范大学葛新斌教授作题为《教育形态的演进对道德教育之影响》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王洪才副院长主持,刘振天书记、覃红霞副院长等师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参与了此次讲座。

葛新斌教授从问题缘起、对教育概念的考察、对教育形态的考察、对教育内容的考察、对道德形成机制的分析和对现代学校建制的批判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教育形态的演进对道德教育的影响。首先,葛老师以《论语》《白鹿洞书院揭示》及苏格拉底、康德、赫尔巴特、毛泽东、蔡元培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作和历史人物为例,详细梳理介绍了古今中外关于教育概念、教育形态、教育内容、道德形成机制的历史演进及对现代学校进行批判的代表性观点。葛老师指出,教育的意涵是一开始就与“善”密切相关,与道德活动同源,而现代学校建制与道德陶养之间存在矛盾,造成教师和学生知行分离、一般知识和道德知识割裂等不良后果。最后,葛老师提出了以下结论:传统教育形态或许是一种更适合个体道德之养成;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学校建制主要解决科技知识保存与传播、创新等社会认知性问题,而现代学校建制对此可谓是“胜任愉快”;现代学校建制难以真正有效解决道德教育低效的问题,既有教育形态转变的原因,更有道德形成机制的复杂性因素在起作用;由于道德养成的任务,绝非任何一种单一的社会结构可以单独承担,故社会不应苛求学校承担自身难以单独完成的任务。

葛新斌教授的讲座引经据典、观点新颖,发人深省,引发了师生的广泛讨论。连进军副教授就“在学校工具理性盛行的当下,如何加强道德教育”这一问题与葛教授进行交流。刘振天书记指出,听完葛老师的讲座很受启发,对教育和教学的知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继续补充道,古代的德育是建立在外在行为上的,现代的德育是建立在内在理性和科学知识之上的,如今强调的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之间存在对立。接着,刘振天书记进一步发表了自己对现代工业社会德育的式微与弱化及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葛老师一一回应。最后,王洪才副院长总结道,葛新斌教授今天讲座的话题非常深奥,很精彩,很有启发,引起了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2020级硕士生 毕昊杰)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