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上午,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渊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地理学视角下科学研究范式与逻辑创新》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赵婷婷教授主持,近百名师生到场参加。

李渊教授首先介绍自身的交叉学科学术背景与研究经历,引入“遗产感知与智能计算”跨学科研究案例,通过构建“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框架,聚焦鼓浪屿保护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基于行为分析和空间分析两个视角,研究鼓浪屿遗产感知与价值提升、旅游线路优化、适老性空间设计和双碳绿色发展等诸多议题,为在场师生搭建了跨界研究的场景。
随后,李教授从人文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和计量地理学三个层面系统阐释了多学科融合的研究范式与创新逻辑。立足人文地理学,他讲解了GIS+空间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并从行动者网络、跨文化比较、人文地理学三个视角介绍了空间基因与价值阐释的创新逻辑。立足行为地理学,他重点关注足迹行为、视觉行为和认知行为,介绍了从足迹行为到认知行为的微观精细测量与计算的技术体系,进一步解析了从前者到后者的精细解读与模拟预测的创新逻辑。立足计算地理学,他指出计算地理学视角关注时空智能与空间效益,阐述了基于“时—空—人”维度的研究范式框架,并介绍了从传统实测技术到实景三维模型的创新逻辑。
最后,李教授深入探讨了基于AI的研究范式拓展,尤其是其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他指出,未来的创新逻辑应聚焦在基于五维空间的交叉研究方面。

李渊教授以“问题导向、技术驱动、人文关怀”为主线,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叙事逻辑,呈现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报告,引发在场师生就“跨学科研究”“空间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研究”等议题展开热烈探讨。
图:黄诗茹 文:苏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