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上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肖桐老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穿越经验的边界:农村籍大学生文化实践路径的历时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我院近百名师生现场参与。

在本次讲座中,肖桐老师聚焦农村籍大学生在求学与成长过程中的文化实践经验,尝试在教育社会学视野下,揭示个体在城乡文化交汇背景下的身份建构、文化选择与实践路径。讲座以“历时性”为关键词,强调研究不仅关注当下的适应状态,更追溯其文化实践在长时段中的生成逻辑与演化轨迹。
肖桐老师深入分析了农村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体系后所面临的文化边界、个体认同以及身份张力,并将相关议题置于文化生产相关理论的框架之下展开论述。他特别指出,面对中国特有的城乡结构和教育流动机制,要注重本土语境下对西方理论的转化与创新,推动相关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深化与延展。
通过对多组田野个案的深入剖析,肖老师不仅揭示了农村籍大学生的多样化成长路径,也勾勒出其文化经验如何在时间中不断演变,进而形成个人独特的成长经验。讲座内容理论与经验并重,体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与现实关怀。

在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围绕“农村籍大学生的多样性特征”“文化适应的非线性过程”“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教育文化”等话题积极提问,现场讨论深入而富有启发性。本次讲座不仅拓展了师生对文化实践与教育公平问题的学术视野,也体现了我院年轻教师在教育理论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
图:苏莹莹 文: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