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则是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行动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具体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3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为了响应国家对劳动教育的号召,探索具有厦大品格、教研院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2020年7月29日至8月1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五谷丰“嶝”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7人前往厦门市大嶝街道开展了主题为“做中学,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聆听了当地中心小学校长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并以大嶝岛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了“行中悟,追寻英雄岛红色记忆“的红色教育活动。
“做中学”,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
迎着朝阳,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五谷丰“嶝”暑期社会实践队在田墘社区郑国清主任的带领下与土地进行了第一次会面。“你们真幸运,成为了这片土地最后的耕耘者!”郑主任看着眼前的土地激动地说。田墘社区位于大嶝岛的北部,具有亦耕亦渔的特点。几百年来,农民们在田墘的土地上重复着播种、培育与收获,渔民们按潮赶海,接受大自然的馈赠。而今,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翔安新机场的开建,田墘社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眼前的土地即将成为新的建筑用地,转变为田乾社区特色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目前,这片土地已经经历过了一次收获,马上就要进行第二次播种,实践队的任务是为它翻土、拔草。在进行劳作之前,郑主任请了一位老师为实践队队员讲解、做示范。老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民,黝黑的皮肤、精壮的体格成为了“专业”的印证。他蹲在田埂边,拿着镰刀,一边示范割草,一边告诉队员们,拔草是为了不让杂草争夺作物的养分,翻土则是为了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在他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各司其位”,承担起翻土、拔草、除地膜等不同的任务。在实践队伍中,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下地,一开始还略显生疏,动作不规范、要点不熟练等现象时有发生,而随着劳动进程的推进,实践队队员们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时至晌午,气温升高,队员们已经汗流浃背,弯腰起身的动作变得越发艰难,手上的水泡隐隐作痛,脚步也略显沉重,每个人都深刻体会到了干农活的艰辛。还有队员不禁感叹道:“原来我们吃的粮食被种出来是这么的不容易!”可以说,志愿者们的到来是一场“赶巧“,他们洒下的汗水既是对最后的土地的深情告别,也是对乡村转型的美好希冀。


“行中悟”,追寻英雄岛红色记忆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齐心。红色文化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高等教育需要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嶝岛与金门一水之隔,曾经是拱卫厦门城区的前沿阵地,因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与小嶝岛、角屿岛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三岛”的称号。岛上建有“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它坐落在大嶝岛的东南端,是昔日阵地的最前沿,书写了无数英雄故事,见证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如今,观光园已经被打造成一个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军事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基地。

为了亲身体会嶝岛历史文化、感悟三岛精神,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五谷丰“嶝”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进行参观。实践队队员们站在观光园内的眺望台上远眺,金门清晰可见。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世界最大军事广播喇叭”,“英雄三岛军民史迹馆”、“军事武器陈列馆”、“英雄雕塑广场”、“战地设施遗迹”等展区。当年在炮战中立下显赫战功的飞机、大炮、坦克等武器被完好地保存至今,供后来人参观。站在满是坑洞的残墙前,弹片横飞的景象似乎真实地展现在队员面前,让他们重温了那一段爆炸声震天,气浪升腾的峥嵘岁月。在讲解员的讲述下,队员们还了解了部分英雄事迹,例如故事片《海霞》的原型洪秀枞,她身先士卒的精神和果断指挥的勇气为炮战的全面胜利提供了保障。时至今日,当时的大嶝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英雄三岛精神”依然闪耀着光芒。


“言中品,听校长讲述劳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接受不同的劳动教育。为此,实践队特地访谈了田墘中心小学的张校长,向他了解了田墘当地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的情况。张校长表示,田墘中心小学的劳动教育形式非常丰富,从校园内到校园外,从打扫校园卫生到下田地干农活,还有根据节日开展的各色劳动教育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植树节种树等等。张校长认为,劳动教育应当是一种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一种体力上的锻炼,还要兼顾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精神层面也应当有所引导,做到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联动发展,这也正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此外,张校长也提到了当前与今后田墘中心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的困难,一个是劳动教育资源的校际合作比较少,尤其是城乡学校之间的联动,另一个则是田墘社区所拥有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地减少,今后劳动教育的开展可能会受到限制。

此次访谈不仅深化了队员们对于田乾社区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的了解,亦更新了他们对于落实劳动教育的认识。实践队队员们表示,张校长的讲述令他们深受启发,专门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不是劳动教育最终的归宿,也并非劳动教育唯一的载体,要想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陶冶他们的性情,关键是要把劳动教育与日常的各种项目结合在一起,在各种主题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思想、理念和行动。劳动教育不应仅仅被定位为一种能力的教育,而应当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广泛内涵,从而拓宽劳动教育开展的渠道,形成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立交桥。同时,在劳动教育开展中,相较于城市的中小学,乡村中小学有着贴近土地、贴近生活、观念认同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全面发挥优势,将其转化为劳动教育的实际效能,是新时代乡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而红色教育则有利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勇于探索、奉献社会的时代精神。教育研究院社会实践团队创造性地将两者融合在了一起,实现了不同育人价值之间的有机衔接,加深了实践队队员们对于新时代青年人担当、责任和理想的认识,激发了他们为时代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决心和勇气,为他们今后从事相关研究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2019级硕士生 郭静
图:2019级硕士生 杨琦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