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2日上午8:30-11:30,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马陆亭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级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王洪才副院长主持,我院师生共计50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报告伊始,马陆亭研究员首先从中华民族复兴、国际国内大变局和世界科技革命等三个大背景出发,剖析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全国教育大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教育现代化2035、新的5年规划等五个“新时代”内涵,并以此展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办学”和“育人”两大任务。
对高等教育的时代责任,马陆亭研究员介绍了教育未来不确定性增强、个性化选择增强的特征,指出人们学到的一切可能都会落伍,但是人们不学习更会被淘汰,因此学习就是为了能够适应,并强调高等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关系我们生活的质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由目标看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过程。
对于大家关注的学科、专业与教师的问题,马陆亭研究员认为学科专业既是知识分类体系,也是制度安排,将教师的职业特点归纳为真(严谨/真理)、善(责任心爱心)、美(社会理想)和傲(骨气),并提出了好的教师必须能够因材施教,还必须努力做到挖掘开创性的东西——别人没有或者不会的学科深处的东西。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理念,马陆亭研究员将其做了针对性阐述,提出我国的高水平大学必须要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支撑的理想和责任担当。
在推动实现结构化育人方面,马陆亭研究员提醒大家从四个方面来思考当下的“双一流”建设:(1)一流大学本身就有多种模式;(2)学科不同,模式也不同;(3)同一学科也会有不同的模式和流派;(4)一流本科教育不一定仅在一流大学产生。
马陆亭研究员还从国家“四点一线一面”战略引领出发,阐述具有活力的普及化高教体系逐步成为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还提醒我们高等学校具有打造产业源头、创造新的绿色产业业态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职责,并指出近年高等教育政策虽然都存有争议,但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却阔步向前。
在交流环节,在场的师生们踊跃与马老师交流,马老师做了较为充分的回应。
整场讲座三个小时,马陆亭研究员凭借自身多年的学术研究基础和岗位工作积累,所举案例形象生动,在场的师生都感觉享受了一场集政策分析、学术梳理和演讲魅力于一体的高质量讲座,收获满满且意犹未尽。
(供稿人:2019级Ed.D 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