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晚,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陆根书教授在我院502室做了题为《服务学习与学生发展》的学术报告,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陆根书教授长期从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高等教育政策、教育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著作颇丰。本次讲座陆教授以服务学习为切入点,指出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持续发展的短板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够,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强等不同方面。而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都聚焦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缓解,要求建立“三全”育人体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更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服务学习的重要性。陆教授指出服务学习起源于美国,在我国得到了一定发展,但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发展比较缓慢,仅有少数学者开展相关研究,也有若干高校进行相应的实践探索。对服务学习于学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对进一步拓展服务学习的价值,促进大学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陆教授通过文献综述整理得出在总体上相比国外研究成果而言,国内对服务学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概念还不是很清晰;二是证实研究较少;三是服务学习研究深度不够;四是服务学习概念的中国化进程比较缓慢。针对服务学习和学生发展关系研究问题,陆教授通过构建模型和假设,在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中采样,利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法进行相关的研究。在服务学习的调查中着重调查学生是否参与服务学习,参与服务学习的原因、类型、地点、时长和是否与课程结合;在学生发展调查中侧重于学生能力发展,包括核心能力、研究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研究显示从整体上看,调查中43%的学生参与过服务学习,但大学生参与服务学习的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类型单一、时长不足、与课程结合不紧密。研究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在核心能力、研究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的平均得分均为正值,表明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力发展有明显提升。其中,研究能力的增长最多,其次是社会沟通能力,核心能力增长最少。针对研究的结果,陆教授提出在高校层面,应积极探索服务学习模式,借鉴先进经验,重视服务学习理念的推广;同时进行课程创新,加强服务学习与课程学习的互动和协同;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服务学习的质量。

根书教授的报告对大学开展服务学习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其报告逻辑清晰、论证严谨。此次报告引起了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与会师生针对服务学习的概念界定、学生能力发展涵盖方面、服务学习是否需要服务能力本身等问题向陆教授请教。陆教授解答道: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的差别在于是否有学习和反馈过程,并不单纯为简单的服务过程,还着眼于在过程中的学习和反思;学生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是核心能力,没有将社会沟通能力囊括其中是基于本研究的侧重点,与研究本身并不冲突;服务学习的过程固然需要服务能力,但是服务能力又是各项能力的综合反映,这与研究的内容并不矛盾。本次讲座不仅在研究内容上给人以更开阔的学术视野,更在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上给予与会师生更详细地指导。
本次学术报告由王洪才副院长主持,覃红霞副院长、吴薇副教授、郭建鹏副教授以及部分在校硕博生参与了本次学术报告。
(供稿人:2018级硕士生 赵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