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凤凰翎韵实践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于8月13日至8月15日赴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漳墩镇畲族村落开展实践调研活动。队员们通过非遗研学、产业走访与深度交流,将理论认知融入实践过程,深刻体悟民族团结内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畲族路径,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指尖寻根:体验非遗传承,感悟民族智慧
实践队跟随建阳漳墩镇乌米饭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钱尾金,学习从采叶、捣汁到蒸煮成饭的全过程,亲身体验畲族饮食背后的千年智慧。捣叶取汁中,队员们聆听畲歌、“三月三”习俗讲解,切身感受到非遗活态传承的当代价值与文化魅力。


在畲药种植基地,队员们认识到畲药不仅是一种生态资源,更是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衔接的重要纽带。通过与畲族文化协会会长雷敏交流,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畲族的迁徙历史与文化脉络,感受民族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二、步履印乡:调研产业新路,贡献青春智慧
实践队深入母树基地与金盘山生态茶园,实地考察白茶产业发展情况,触摸千年茶史,理解“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振兴实践。队员们以田野为课堂,从真实问题出发,思考如何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在小白茶展示馆,队员们通过观看申报录像、体验点茶技艺、参观畲族文化展示区,全面了解了小白茶文化、畲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共生。在与漳墩镇副镇长张凌骏等基层干部的座谈中,队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为地方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注入青春智慧,实现了实践育人与服务地方的双重目标。

三、同心同行:促进民族交融,深化情感认同
实践队与当地村民开展畲歌对唱、畲语教学等互动活动。在共同歌舞与交流中,队员们与畲族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切身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与温度。

四、实践总结:深触文化根脉,青年与畲乡共成长
通过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各民族如“石榴籽”般紧密团结、共生共荣的情谊。他们拓宽视野、锤炼担当,以微视频《凤凰衔枝·畲乡共筑同心梦》生动展现畲族文化的当代生命力。走进茶园、探访母树、开展座谈,队员们以田野为课堂,思考畲文化如何赋能产业振兴,并提出具有青年创新性的建议。
漳墩镇依托特色资源,正走出一条从“好风景”到“好经济”“好生活”的振兴之路,形成可推广的本地经验。我院学子也通过此次实践,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勇担使命、服务基层的动人风采。
(图、文:凤凰翎韵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