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9日,教育研究院第十三届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成功举办。本次夏令营共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80余所高校近400名大学生报名,最终选拔出72名优秀大学生参加本次夏令营。
01 开营仪式
7月7日上午,夏令营开营仪式在黄宜弘楼502报告厅举行。院长别敦荣教授、院党委副书记姚有新老师、副院长覃红霞教授、研究生秘书陈若凝老师及全体夏令营营员出席了开营仪式。仪式由覃红霞主持。

别敦荣院长首先代表教育研究院全体师生及院友向前来参加夏令营的优秀学子表示热烈欢迎。接下来,别院长以厦门大学的“美”为引,围绕自然美、精神美为各位营员介绍了厦门大学的自然风景、办学历史、文化底蕴与精神传承。随后,别院长从“一城一楼一将军,一山一海一神仙”出发,展现了教育研究院浓厚的历史底蕴、优美的山海风光与强劲的办学实力。最后,别院长预祝营员们在夏令营期间学有所获。

最后,兼职辅导员夏凡婷进行了营员安全教育,强调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规定。

合影留念

02 学术讲座
7月7日上午,院长别敦荣教授为全体夏令营营员作题为《初识高等教育》的学术讲座,帮助营员进一步了解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研究领域、学科特点与发展前景。他强调了潘懋元先生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创建与发展的突出贡献,并指出厦门大学是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的阵地,希望各位同学可以借此机会与高等教育学结缘。接着,别敦荣院长从原理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两方面向营员们简要介绍了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并结合学科特点,进一步点明高等教育学的独特魅力。他指出,作为一门年轻且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高等教育学具有实践性、应用性、跨学科性等多重属性,服务于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最后,别敦荣院长分享了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前景,表示其就业前景广阔、职业发展多元,鼓励营员们把握机遇,深入探索高等教育学,在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学术天地中开启属于自己的探索之旅。


03 硕博经验交流会
7月7日下午,我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吕榭、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倩、2024级硕士研究生黄诗茹、2024级硕士研究生唐晓宇、2021级硕士研究生何子耕以及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贝瑶六位学生代表依次分享了他们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学习生活,并围绕学术发展、创新创业竞赛、职业发展、学生工作、考公经验、厦大生活等话题,为营员们提供经验与建议,细致地解答营员的问题。


04 破冰之旅
7月7日晚上,研究生会及各小组领队负责人与营员们进行了精彩的破冰活动。首先,五个小组的领队负责人分别作自我介绍,并欢迎各位营员的到来。接着,在创意纸飞机环节,营员们纷纷用三个形容词展开自我介绍,这一环节中轻松愉悦的氛围融化了营员们彼此初见的拘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营员们渐渐敞开心扉。有人分享家乡的趣事,有人畅谈学术的向往,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变得熟悉。这场活动不仅拉近了大家的距离,更在彼此心中播下了理解与信任的种子,为接下来的夏令营时光铺垫了真挚美好的情谊底色。


05 学术讲座
7月8日上午,鲍威教授作题为《自主探索时间的贫困:高校学生时间配置及其结构性制约机制》的学术讲座。首先,鲍老师从“高等教育研究”本身出发,探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知识范畴、主题分类、研究方法与范式等等。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研究从提出问题、理论基础分析、理论框架与建构到得出结论建议的完整研究过程,从多角度阐述了我国高校学生自主探索时间配置的结构性特征,并指出自主探索时间贫困背后的深层制约因素。最后,鲍老师从教学管理、学生帮扶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来改善“高校学生自主探索时间贫困”这一危机。此次学术讲座带领营员们深入到研究情境中,领略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魅力,在师生讨论中引起热烈反响。


06 学术沙龙
7月8日下午,黄宜弘楼502报告厅内学术氛围浓厚,全体营员齐聚一堂,热情参与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活动由副院长王树涛教授主持。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叶晴雯、中央民族大学的王馨怡、宁夏大学的林江涛三位营员依次登台,围绕各自研究主题进行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研究问题的深入思考。




在交流互动与点评环节,王树涛教授与指导的研究生团队对三位报告人的内容进行了专业而细致的点评,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现场营员们也积极参与讨论,围绕报告内容展开热烈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活动最后,王树涛教授充分肯定了叶晴雯、王馨怡、林江涛三位同学的报告质量,认为他们的研究思路清晰、方法得当,展现了对学术问题的探索精神。


07 师生互动交流会
7月8日晚上,我院比较与国际教育研究所吴薇教授、连进军副教授、易梦春助理教授,教育发展与治理研究所李澄锋副教授,教育理论与历史研究所陈兴德教授、陈斌副教授以及课程教学与心理研究所的黄依梵副教授、杨梓助理教授在502报告厅与夏令营全体营员展开自由互动交流。活动由吴薇主持。




营员们围绕高等教育学学科特色、个人研究方向选择等核心问题踊跃提问,老师们结合自身研究经验逐一详解,既有专业知识的深度剖析,也有学术规划的实用建议。营员们纷纷表示,这场交流会不仅切实感受到教育研究院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学术热忱,更在未来发展规划上获得了清晰指引,对未来投身教育研究领域的决心愈发坚定。



08 结营仪式
7月9日上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第十三届学术夏令营结营仪式在黄宜弘楼502报告厅隆重举行。院长别敦荣教授、院党委副书记姚有新老师、副院长覃红霞教授、研究生秘书陈若凝老师,以及2024级硕士研究生代表陈世上同学和全体夏令营营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结营仪式由姚有新主持。

仪式伊始,副院长覃红霞教授作结营总结发言。她对营员们在学术活动中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肯定,感谢大家对厦门大学的关注与支持。覃红霞教授勉励同学们在技术变革的时代浪潮中坚守教育初心,保持学术热情,以研究的深度回应时代挑战。她表示,教育研究院将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期待大家将来加入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最后,她祝愿大家前程似锦,并诚挚邀请营员们明年九月重返厦园,继续追寻学术梦想。

2024级硕士研究生代表陈世上同学随后发言。他以亲身经历为切入点,从学院风景和日常人文关怀两方面充分展示了厦大教育研究院的独特氛围。他鼓励大家未来无论走向何方,都能记住这几天在教育研究院感受到的温暖热情和力量,希望大家坚持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爱和追求,让这份热情成为未来学术道路上的不竭动力。

在营员代表发言环节,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白宇婕同学与华南师范大学的叶晴雯同学分别分享了她们在夏令营期间的收获与感受。白宇婕同学指出,此次夏令营是一场短暂却丰盈的旅程,她在学术讲座、交流会等活动中收获颇丰,同时也与营员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叶晴雯同学则表示“学无止境,追求至善”是没有尽头的,她号召大家投身到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的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还表达了对厦大校园的热爱,希望在下一次凤凰花开之时,再次踏入厦大校园,继续追寻学术与梦想。


最后,别敦荣院长、覃红霞副院长分别为营员们颁发结业证书,结业仪式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学术夏令营为营员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平台,也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营员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会将在这里收获的知识与感悟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在教育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


(图/文: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