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龙岩,暑意渐浓,教育的热忱却比骄阳更盛。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榕树厦”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日至6日分别走进龙岩市第五实验小学和长汀县登俊小学,以“山海协作下的红色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融合知识传递与情感联结的教育实践。


开营仪式:山海相约启新篇
龙岩市第五实验小学
第五实验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江灵珊对“榕树厦”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实践队带来的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实践活动表示肯定,认为这些课程能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大学的文化魅力,开拓视野、激发探索热情,并表示学校会全力配合活动开展,做好后勤保障。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团委书记李怡佳深情回溯了厦大与龙岩的“两次结缘”:抗战西迁长汀的烽火岁月、1951年理工商学院迁驻新罗区的患难情谊,勉励队员追寻先贤足迹。她表示,厦大教育研究院作为高等教育研究重镇,坚持将社会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希望队员们珍惜机会,助力孩子们树立理想、开阔眼界,续写两地的山海情缘。

实践队队长苏莹莹向龙岩市第五实验小学的师生表示感激,感谢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她回顾了去年团队在该小学的实践过程,并表示今年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全方位升级,希望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长汀县登俊小学
登俊小学书记、校长刘晓明对“榕树厦”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实践队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青春活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此次实践活动中,期待队员们能深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梦想,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学生团总支书记刘倩向登俊小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感谢。她提到,厦大与长汀有着深厚渊源,令人倍感亲切,除了在抗战时期共渡难关,教育研究院的潘懋元先生也曾在此留下教育足迹。她表示,厦大坚持将社会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希望队员们精心准备,助力孩子们开阔眼界、树立理想。

实践队队长刘怡萍也向登俊小学的师生表达了感谢,并解读了“榕树厦”的内涵:榕树盘根错节、生生不息,代表团队扎根教育、持续成长的信念;“厦”则承载着厦门与厦门大学的教育情怀。她期待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在此次夏令营中,既能快乐学习,收获知识,也能尽情玩耍,享受乐趣。




开营仪式中,实践队队员们依次作了自我介绍,并介绍了后续的课程安排。随后,班会课《你好龙岩,山海同行》温情开启,师生共同制作创意名牌,学习班级公约,在轻松互动中拉近彼此距离,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铺垫。




多彩课程:山海同研育新苗
围绕实践主题,实践队打造了一系列特色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多元,涉及语文、英语、地理、手工、生命科学及生态环境教育等多个领域。实践队队员们依据学情,采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搭配趣味盎然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亲身经历中学到知识,拓展视野,锻炼自身的动手与创新能力,也提升了山海关联的生态意识。
《龙岩・嘉庚历史》讲座率先开讲,既讲述了龙岩从古镇到现代城市的变迁与客家文化特色,也介绍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及厦门大学与长汀的校地情缘,让孩子们触摸历史的温度。


《山海观察员》作为地理课程,以龙岩山地与厦门海洋为纽带,通过地貌认知、“贝壳侦探” 活动及明信片制作,引导孩子们探索山海生态的依存关系。


《山海诗信游》则以语文为载体,让孩子们用拼贴诗描绘山海生态之美,再提笔给厦门伙伴写信,让文字成为跨越山海的桥梁。




《山海解码局》以英语为媒介,将厦门与龙岩的生态特色转化为 “解谜任务”,让孩子们在趣味探究中学习环保知识。




《山海造物坊》课程中,孩子们用黏土制作土楼模型,在搓捏间感受客家建筑的智慧,让红色文化与手工创意巧妙融合。





《山海科学特工队》通过 “水母发光实验”“污水净水器制作” 等活动,带孩子们破解 “土壤 — 海洋” 的生态关联,树立系统环保意识。





《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双生之路》则聚焦龙岩的 “绿” 与 “彩”,以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武平林改等案例展现生态奇迹,结合土楼、采茶灯等非遗文化,阐释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共生关系。




红色实践:红土寻根溯初心
课程之外,实践队成员们还走进红色基地,在实地研学中厚植家国情怀。龙岩市第五实验小学的实践队员在江灵珊老师带领下,前往桐冈书院。这座见证了闽西革命历史的书院,曾是传播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队员们在此聆听红色故事,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精神,深化了对龙岩红色文化的理解。

长汀县登俊小学的师生们则一同探访国立厦门大学旧址。在实践队员的讲解中,孩子们了解到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长汀的艰辛历程,以及师生们在烽火中坚守教育的壮举,纷纷表示要以先辈为榜样,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朝着理想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行。孩子们在旧址朗诵《鹭岛汀江山海情,旧址新苗共传承》,昂扬宣示着他们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担当,在铿锵的诵读声中,山海情谊与红色血脉、生态责任交织共鸣。



结营仪式:童心筑梦向未来
龙岩市第五实验小学
第五实验小学校长罗雄彬对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榕树厦” 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倾心付出表示诚挚感谢。他提到过去一周里,队员们带来的课程涵盖历史、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协作成长,这些都如种子般播撒在孩子们心间。他感动于志愿者们远道而来的热忱与责任感,认为这本身就是孩子们的好榜样,并寄语同学们铭记所学知识与 “山海协作” 情怀。最后,他祝愿志愿者归途顺利,期待未来与实践队有更多合作。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党政辅导员林钰冰向龙岩市第五实验小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表达了不舍与感谢。她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在夏令营中的积极参与和成长进步,称孩子们的纯真活力是此行最大的意义;接着向实践队队员们致敬,赞扬他们在酷暑中备课、授课的专注与耐心,践行了 “学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的理念;最后感谢学校及新罗区团委的鼎力支持,认为此次实践让厦大与龙岩的 “山海情缘” 得以延续,期盼明年夏天实践队能再次到访,续写教育协作的篇章。

实践队代表夏凡婷首先感谢了第五实验小学的信任支持与无私帮助,也感谢教育研究院老师的陪伴鼓励。作为教育研究者,她表示,团队将通过调研数据为山海教育协作提供支持,并通过视频、推文传播活动瞬间。最后,她称结营是新起点,团队会带着孩子们的 “山海信物” 返回厦门,让教育桥梁持续连接两地,祝愿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长汀县登俊小学
登俊小学校领导邹红梅在讲话中对“榕树厦”实践队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对同学们获得的成长与进步表示祝贺,并希望同学们以实践队的老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学生团总支书记刘倩在结营仪式上向登俊小学的领导、老师、实践队队员及孩子们表达了感激。她回顾一周的支教历程,认为这是厦大教育研究院与登俊小学的 “双向奔赴”,学校领导的关怀、老师的支持是队员们开展工作的坚实后盾,队员们精心设计课程,孩子们的认真努力也让人动容。她期待未来继续携手,让 “山海系列课程” 成为连接两地的纽带,助力更多孩子拓宽视野、收获成长。

实践队队长刘怡萍和大家分享了实践活动中的感悟与收获,她对登俊小学全力支持实践活动的开展表示衷心感谢。她回顾了六天里与 42 位孩子共同经历的成长瞬间,从土楼模型制作到两地孩子互寄书信,每一刻都是山海协作的生动体现。她希望丰富多彩的课程能对孩子们起到启蒙的作用,让孩子们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不断探索。

结营仪式上,林钰冰老师与刘倩为实践队员们颁发结业证书。同时,师生们还为孩子们送上定制奖状,对他们这一周的表现表示肯定与鼓励。










实践队与孩子们共同筹备的文艺汇演亮点纷呈。汇演涵盖歌曲、舞蹈、武术、朗诵、合唱等多种形式,节目内容丰富多元,一个个精彩表演接连登台,赢得现场阵阵热烈掌声。孩子们在舞台上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整场活动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句号。


实践心得:知行相济悟成长
(苏莹莹)作为教育者,这段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教育是心与心的靠近,是一场灵魂与灵魂之间的真诚对话。活动结束后,我曾问过一个孩子:“通过这次活动,你觉得自己发生了什么改变呢?”孩子轻声地回答我:“我觉得我的情绪变好了,我变得更加开心了,同时我也学到了更多知识。”我很意外孩子会向我吐露自己的情绪问题,我珍重地接住了她的心声和信任。教育者,除了教授知识以外,更要倾注心力去育人。育人的核心是爱和情感的传递。我带着关爱来,离开时也满载着孩子们的尊重和喜爱。这不仅仅是一次授课活动,更是一次平等的灵魂交流与共鸣。通过课上课下的深入接触,我得以窥见不同孩子身上的独特特质,或热情洋溢,或内敛沉静,或充满成长的矛盾。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接受教育浇灌的同时,其纯真而鲜活的存在本身,也如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反观自身,促成了我弥足珍贵的成长。
(廖芸菲)带他们去厦门大学长汀旧址那天,阳光把斑驳的墙照得透亮。我握着讲解词的手微微出汗,却被孩子们专注的眼神熨帖得无比安心。“姐姐,当年的学生也像我们这样追着老师问问题吗?”“这个英雄是谁呀”稚嫩的提问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我心里漾开圈圈涟漪。原来讲解不是单向输出,孩子们用好奇心为历史镀上了一层鲜活的光。
(张琼云)短短几日的相处,孩子们用热情回应我的课堂,用真诚打动我的提问,用投入完成每一次挑战。愿这些孩子都能拥有一双翅膀,掠过龙岩的山,掠过厦门的海,带着梦想飞往更高、更广阔的蓝天,去见识更精彩的世界。这次“榕树厦”暑期支教实践,因这些孩子而变得意义非凡。我来的时候带着预设的教案,走的时候却装满了他们的笑声与诗句。孩子们的热情真诚与团队间的通力合作,是我这段经历中最珍贵的收获,也让我对教育与成长有了更深的感悟,让我明白用心付出,总能收获最真挚的回响。
(刘镔锐)回首这短暂而充实的一周,我何其有幸,既能以师者身份在《山海解码局》中用英语为孩子们开启一扇认知山海文化的窗口,又能以记录者的视角,用镜头珍藏下他们语言成长与文化自信的闪光时刻。登俊小学师生们的真诚与热情,实践队伙伴们的协作与智慧,共同谱写了这段难忘的篇章。校长期许的“走进内心”,队长期盼的“愉快回忆”,都在孩子们用英语勇敢表达、自信展示家乡之美的过程中得以生动实现。山海相依,情谊长存;语通世界,解码未来。愿这份用英语连接山海的奇妙体验,能持续照亮孩子们探索更广阔世界的道路!
(陈秋静)这次实践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讲授,更是心灵的沟通和价值观的传递。离开龙岩的那天,孩子们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谢谢你!”“希望以后还能见到你!”稚嫩的话语让我眼眶发热。短短七天,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什么,但至少,我们曾真诚地陪伴过、启发过他们。而这段经历,也让我更加明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每一颗心都有向上生长的力量,就像闽南的榕树,扎根土壤,却向着阳光不断伸展。
榕树根深连山海,支教情暖启新章。当榕树的根须深扎红土地,当厦门的海风拂过龙岩的山岗,六天的支教实践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生态守护与红色传承的种子。这场跨越山海的教育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谊的联结。正如厦大与龙岩的情缘绵延不绝,“榕树厦” 实践队与两地学校的故事也将继续书写。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活力,让生态理念在实践中深入人心,让教育的桥梁联结山海,通向更广阔的未来!


(图/文:“榕树厦”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