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行笔山河·育见未来|我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开展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5-09-10

2025年9月8日,教育研究院“行笔山河·育见未来”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在和光庭开展,师生共同回顾实践历程,共话教育与青春故事。厦门大学团委副书记郑音,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邹江涛、院长别敦荣教授出席,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队师生及2025级全体新生参加了展览开幕式。开幕式由院党委副书记姚有新主持。

院长别敦荣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学院在实践育人领域的持续探索。他指出,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重要桥梁,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深入基层、了解科技前沿,更能在真实环境中锤炼品格、拓宽视野。“我们希望更多同学通过社会实践,将家国情怀融入专业学习,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校团委副书记郑音充分肯定了教育研究院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的成效。她指出,社会实践是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的重要载体。今年暑期,教育研究院在龙岩、宁夏、深圳、海外等地的实践活动,有效拓展了人才培养的维度。她引用古语“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鼓励学院进一步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

成果分享环节,各实践队代表依次在展板前生动讲述实践历程和感悟。

“榕树厦”实践队代表苏莹莹提到,实践队以“山海协作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走进厦门曾厝垵社区、龙岩市第五实验小学和长汀县登俊小学开展实践,构建了“厦门大学-厦门社区-龙岩小学-龙岩厦大产教融合研究院”四方联动的机制,通过山海课程讲授、山海信物交换、山海手册共绘等方式促进两地儿童的互动交融,致力于打造“调研实践-社区服务-支教服务-生态教育-思政教育”五位一体的公益体系。

厦门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生研习班班长方茵提到,在“深研圳教·智创未来”暑期社会实践中,实践队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深圳实践,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与学习。实践队先后走访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华润置地、华为坂田总部、腾讯等企业,了解其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勤书院等地,探讨书院制育人经验、学科交叉发展体系等议题。实践队将所见所闻转化为三份调研报告,为理解现代产教融合提供新视角。

“启智助学·强地发展”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代表李文亮讲述了在宁夏隆德县开展的实践历程。服务团不仅与当地教育系统开展专题座谈,组织红色文化主题班会和“青年可持续发展”沙龙,还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基础教育和产业调研,系统了解当地产业升级与教育发展现状,为乡村振兴与教育协作提出政策建议。

凰翎韵实践队代表余庆玲分享了赴福建南平建阳区漳墩镇畲族村落的实践经历。队伍通过非遗研学、产业考察和深度访谈,深入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新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积极尝试。

个人实践代表刘雪君积极参与厦门大学第五期“颉颃计划”大学生暑期海外社会实践,在暑期期间前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实践队访问南阳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等多所知名大学,并与当地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实践队还参访中金投资新加坡总部、华为亚太总部、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等科技场所,了解金融科技和多元文化,探讨两国在教育、科技和产业方面的合作潜力。这些活动加深了队员们对国际教育体系和文化的理解,并为未来跨境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指引方向。

暑期社会实践队带队教师代表也分享了感悟。徐岚老师指出,教育学是一门“使能学科”,能成为连接不同学科的纽带,而社会实践正是将这一纽带功能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吴薇老师从比较高等教育的视角,强调海外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在中外对比中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与成就。

展览尾声,姚有新副书记总结指出,暑期社会实践虽暂时告一段落,但教育实践赋予的视野、担当与成长将持续发挥作用,这正是“育见未来”的真谛——以教育之力,让每个身影都成为照亮未来的光。

此次展览,是一次实践的回顾,也是一次教育的启新,是我院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生动注脚,也是面向新生的一次现场教学。我院学子将继续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召唤,让学术研究扎根于泥土,把育人使命融入实践。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