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钟秉林教授率北师大师生游学团来访,两校师生座谈会顺利召开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19-04-23

2019年4月19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钟秉林教授带领的师生游学团到访我院,受到潘懋元先生、别敦荣院长、郑冰冰书记和广大师生的热情欢迎。游学团一行共16人,其中,教师3人,博士和硕士生13人。根据事先商定的计划,潘先生与两校师生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共话高教改革与发展。

潘先生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北师大师生表示衷心的欢迎和感谢。他说,高等教育研究需要不断有年轻一代加入,形成一支强大的队伍,以促进整个学科的发展和繁荣。北师大高等教育研究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钟校长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有实力的师资队伍,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就。钟校长率领师生游学团到厦大访问,传经送宝,对我们来讲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座谈会上,同学们纷纷就自己长期感到困惑的学术问题向潘懋元先生、钟秉林教授和别敦荣教授提问。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潘先生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因此,不能以某一所大学的质量来评定所有的大学,特别是不能拿少数学术型大学的质量来衡量大量的应用型高校的质量。

关于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的问题,别教授指出,一流大学建设要培养一流人才,一流人才需要具有创新素质,这就需要中小学阶段播种学生创新的基因,为其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接受高层次的培养打好基础。潘先生则从当前第三产业引领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指出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应当更多考虑高中教育的多样化,要更多地朝着为第三产业培养人才的角度思考如何发展。他还强调,高等教育研究应当是两条并行且有所交叉的轨道:一条是理论研究,另一条是从实际出发,研究实际问题。我们国家需要有一批人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学者,同时应该有更多的人去从事高等教育应用研究。

关于现代学徒制发展,潘先生首先肯定了现代学徒制对于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意义,接着指出现在的学徒制教育必须与过去老式的学徒教育区别开来,在实践教学之余应当对学生有更多的理论指导,因此,选拔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的“双师型”教师在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发展中尤为关键。

关于教育学的研究视角问题,别教授指出,能够列举出很多研究方法,但却不会使用,这是很多研究生的通病,在某一具体问题研究中,究竟是采用思辨方法还是定量方法,主要取决于两点:第一,要根据问题来确定;第二,要根据自己的专长,即研究风格和研究素养来确定。潘先生对“如何使用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的问题进行了说明,他认为量化研究方法只能达到事物表面,而质性研究方法才能达致事物的本质,由前者呈现的数量要通过后者阐发、说明,因此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使用。至于高等教育研究,应当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性来确定。

三位教授还就同学们提出的“专业博士的培养如何体现独特性与专业性”、“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个性化高等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教育学专业认同感缺失”等问题发表了独到、深刻的见解,同学们颇受教益。

座谈会最后,潘先生向北师大师生赠送了自己的新著,北师大师生游学团向潘先生和别教授赠送礼物。

座谈会结束后,潘先生、我院领导与北师大游学团师生一同摄影留念。

(供稿人:2018级硕士生 刘美丹)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